( 2) 综合钻石净度特征, 给出净度等级的之一印象。通常之一印象对净度等级的判定非常重要。 【/h/]【/h/](3)分级时间不宜过长。评分时你应该调整你的健康状况。当你疲劳或分心时,它不适合分级。 【/h/](4)检查和识别灰尘是分级中最麻烦的问题。由于钻石表面总是含有少量灰尘,因此很容易偏离对高净度(高于VVS级别)钻石的判断。以下是几种识别灰尘的技术。 【/h/]①根据全反射原理,当光线以大于实际全反射角度(33°)的角度从内部照射到钻石刻面时。3)在有灰尘的情况下,只能看到夹杂物,但不会观察到灰尘。原理如图8-9所示。因此,在清晰度分类中应尽可能避免灰尘进入视线。最有利的观察 *** 是通过当前小平面观察另一个小平面,即观察方向与被观察小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57°。7(灰尘的全反射角度为33°。3+钻石的全反射临界角为24°。25'). 【/h/]②改变焦距以观察钻石台面边缘和特征的清晰度。如果特征与桌子边缘同时清晰聚焦,则应为灰尘(图8-11(a));如果台面边缘清晰而特征不清晰,或者特征清晰而台面边缘不清晰,则为内含物。 【/h/]③根据图像的有无进行区分。靠近刻面边缘的内含物通常在相邻刻面上出现图像。内含物离刻面边缘越近,图像就越接近。灰尘在相邻的小平面上没有图像。 【/h/]④当视线与表面反射光平行时,可以看到附着在表面的特征应该是灰尘,而看不到的是包裹体。 【/h/]⑤最简单的 *** 是用针尖清洁或戳特征。如果特征可以清洁或戳开,那应该是灰尘。如果该特征在清洁或拨动后仍保持在原位,则为清晰特征。 【/h/](5)分级时注意不要将镊子的图像误认为是内含物。镊子的形象总是对称地出现在镊子夹住钻石的腰部,看起来像一个不规则的“羽毛裂纹面”。辨别它的 *** 很简单,只要将钻石以不同的方向重新夹紧,如果特征随着镊子的转移而消失,那么它一定是一个图像。此外,在牢牢握住钻石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镊子的尖端或使用带有黑色涂层的镊子,以尽量减少镊子的图像。 【/h/](6)对于净度等级较高的钻石,可以适当放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帮助检查可能遗漏的内含物,但最终分级必须在放大10倍的条件下进行。 【/h/](7)光源下钻石不同部位的光照条件不同。通常6点钟的光照条件更好,外界干扰最少。因为,这个位置最有利于光线通过展馆集中并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分布在该区域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一目了然,是观察可能被光彩掩盖的清洁特性的理想位置。 【/h/](8)钻石中包裹体的深度往往看起来比实际深度更接近表面,这是由于光线在钻石中折射并在视网膜上成像造成的(图8-14)。因此,在确定包裹体深度时,应注意这种“浅”现象。通常,通过观察内含物与其图像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推断金刚石台面朝下并调整钻石的位置,使内含物及其图像出现在最靠近亭部刻面的刻面中,内含物越靠近反射图像,它就越靠近表面。 【/h/](9)在清晰度分类中,有时在同一方向多次看到一个内含物,这是由内部反射和复合视觉引起的虚像造成的。当内含物出现在亭子小平面的边缘附近时,通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并且被检查的小平面就像一面镜子,这可能会导致镜面反射。判断实像和虚像的 *** 有以下几种:①虚像的位置总是比实像深,放大后容易判断;②虚像总是更靠近腰部边缘。 【/h/](10)钻石分级标准基于圆形刻面切割和最常见的尺寸,相同尺寸的内含物在不同尺寸的钻石中的可见度不同;净度等级相同、大小不同的钻石,内含物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影响VS等级的同一晶体夹杂物的尺寸在0。30克拉和1。00克拉的钻石。因此,在对大小差异较大的钻石进行分级时,净度特征的定性标准应按比例缩放,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准确分级。 【/h/](11)彩钻的净度分级标准与圆形刻面钻石相同,观察内含物的难易程度相似。但在对净度进行分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钻石、梨和心尖的内含物容易被忽视;(2)祖母绿钻石台面较大,内含物容易被发现,初学者往往将纯度等级定得较低;③在彩钻台面下,靠近亭尖处经常出现腰围的图像,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内含物,应加以区分。 【/h/]钻石荧光和钻石磷光【/h/] 你知道吗?钻石具有荧光,部分还可能具有磷光。 钻石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时,能发出强度不同的蓝色可见光,这就是荧光,如果撤去紫外光源,钻石仍能发出可见光,这就是磷光。 不同钻石的荧光在颜色、强弱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别,所以成包的钻石在初步鉴定时,最简单的一种 *** ,就是把钻石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如果荧光强弱、颜色各不相同,那么就是真钻石,如果颜色强弱均一,则极有可能是钻石的仿制品。 荧光可以提高浅黄系列钻石的颜色级别,因为蓝色加黄色就近于无色了,所以在正规的钻石分级证书中,一般都有荧光级别这一项。 如果钻石能发出比较强的磷光,就像有的夜光手表一样,这种钻石就是我国古代经常说的夜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