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田玉文章正文

和田玉的六种结构

和田玉 2024年04月06日 19:49 337 国石之家

和田玉基本由透闪石微晶-隐晶质 *** 体组成,按矿物成分及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部分:微纤维状透闪石、片状透闪石和杂质矿物。微纤维状透闪石占绝大多数,一般含量在80% ~ 90%或以上。含量越高,手部标本上的结构越详细和均匀。根据其形状和大小,微纤丝透闪石可分为隐晶质部分、无定向毡状微纤丝鳞片、近平行纤维束和放射状(扫帚状)纤维团。

和田玉的六种结构

和田玉柄

1.隐晶质部分:透闪石的粒度和形状在显微镜下无法分辨,以基质形式存在,极化现象明显,干扰色低,交织成毡状和块状;

2.无取向毡状微纤维鳞片:由无取向透闪石微纤维组成的 *** 体,其大小在显微镜下不可预测,但形状可根据消光现象大致区分;

3.几乎平行

4.放射状(扫帚状)纤维簇:簇状纤维透闪石呈放射状分布,弱消波。片状透闪石一般表现为单个片状透闪石,长0.05 ~ 0.20毫米,宽0.01 ~ 0.02 ~ 0.05毫米,有时较大。片状透闪石的纵横比约为3:1 ~ 5:1..它往往不是和田玉中的主要成分,约占10% ~ 20%,含量过高会削弱或破坏和田玉的均匀性和透明度。当我们用肉眼观察和田玉时,可以看到在透明的半透明均质基底上有不透明和略呈乳白色的不同形状的斑点,即较大颗粒的片状透闪石,就像浓缩米汤中留下的煮米粒一样,技术上俗称“汤”或“石”。

杂质矿物的比例很小,一般单独出现,总量不超过1%。它们的出现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白玉中,有磷灰石、磁铁矿和少量榍石。磷灰石的平均粒度约为0.025毫米,而磁铁矿的平均粒度约为0.01毫米,榍石的粒度变化很大。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磷灰石具有典型的六边形柱状横截面形状,显示出良好的清晰度。磁铁矿是自生或半自生的。榍石在单偏振下呈棕黄色,多色性弱,自身形状差。在正交极化下,它干扰带状矿物的颜色,含量一般为几粒。王庆的杂质矿物除磷灰石和磁铁矿外,还含有斜长石、黝帘石和微量石墨。蓝宝石中的杂质矿物主要与白玉中的杂质矿物相同,有时蓝宝石中也有矿物杂质。

和田玉有以下六种主要结构:

1.毡状隐晶质晶体结构:这是和田玉最典型的结构,其特点是:透闪石颗粒极细,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粒度,且大小均匀,交织成毡状。具有这种结构的和田玉细腻致密,这是优质和田玉的特点。这种结构可见于白玉、蓝白玉、蓝宝石和黑玉中,这与和田玉的质地密切相关。

2.微纤维-隐晶质变质构造:指由纤维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构造,其中纤维状透闪石弱取向;G% h0

3.微纤维晶体结构:透闪石多呈纤维状,大致平行分布;

4.微观片状隐晶质变质构造:指主要由片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构造,其中片状透闪石含量不高,具有弱的定向性。用肉眼观察手部标本时,片状透闪石显示出玉石的品质,玩味时需要将其去除,因此这种结构的玉石质地一般较差;

5.微片状变质结构:透闪石颗粒呈叶形分布,具有这种结构的玉石一般质地粗糙,甚至没有经济价值;

6.放射状或扫帚状结晶结构:这种结构在和田玉中很少见,是纤维结晶结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透闪石纤维颗粒聚集成扫帚状,并伴有弱波消光现象。推测透闪石可能在气水溶液热变质条件下,中心周围快速生长并呈放射状结晶。此外,和田玉还具有以下异常交代残留结构:

1.残余构造:包裹在斑晶或变质透闪石中的残余矿物沿变质层内外与基质中的相同残余矿物断续相连。这种结构表明,在斑状晶体或变质矿物的原位重结晶结束时,原岩的相应组分被完全吸收和消除,但形成于应力较弱、反应不充分的环境中,为我们分析和田玉的变质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2.交代作用的树冠结构:片状透闪石沿交代白云石碎屑的晶体边缘规则排列,证明白云石在热水溶液的参与下通过晶粒间交代作用形成软王,即白云石+SiO 2+H2O(蒸汽)+透闪石。

和田玉的结构是指其矿物 *** 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和协调方式。对于和田玉的结构,古代称之为“细致栗”,与现代的“致密稠度”相同。和田玉的结构可分为两类:

1.块状结构:是和田玉最常见的结构。和田玉是结构均匀的致密块体。具有这种结构的和田玉具有毡状微交织结构、纤维晶体结构和片状晶体结构;/ X!F7公司

2.片状构造:和田玉呈片状,为后期构造应力所致。这种结构的玉石大多不能使用,因此没有实际经济价值。

国石之家

网站声明:我的小石头是专业的国石收藏网站,致力打造各种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老挝石、等玉石领域免费交流,服务于国石爱好者!本站内容来源于原创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woaichitudou2023#yeah.net.

百度地图 网站地图 网站导航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网站备案:

 豫ICP备2024100540号-1

法律顾问:王辉律师